按出生地起名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涣涣大国,除不多的几个荒无人烟之地外到处都生活着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当然各地每天也都有新的人口降生。由于孩子的降生之地各有名称:从小的来说有产房、医院、家庭、社区、街道、村落,大的来说有省、市、县、乡、山、林、川、泽、江、河、湖、海,乃至民族、国家、洲际、世界、星球、宇宙,这些众多的名称或其别称、变通形式也都可以用来起名。并且,如果我们使用得当,起出的还会是别致而又充满纪念意义的名字。以孩子的出生地点起名,其实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方法。如被尊为“至圣先师’,的孔子本名孔丘,字仲尼,名和字都来源于家乡曲阜东南的尼丘山。像这种以出生地附近的山名起名的情况,是以出生地点起名方法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按出生地起名
另外,在古代,我国还有一种用出生地称呼别人的习惯,在这种习惯影响下,有些人原来的名字反而少为人知,这种称呼几乎成了一种名字,其实也属于以出生地点起名的一种特殊现象。其中如中华人文始祖之一的炎帝又被称为烈山氏或历山氏,意思是说他是烈山或历山一带的首领,这里的烈山或历山就是他家乡的地名,而当人们提到烈山氏或历山氏时,至今都知道所指的是他,是他的一个另外的名字,人们在无意之中为他用家乡的地名起了名字。同样,相传黄帝居住在轩辕之丘,也称轩辕氏。唐代诗人张九龄生于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历史上又被称为张曲江;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人称柳河东;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家于临川(今属江西),人称王临川;明代政治家张居正祖籍江陵(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人称张江陵;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是王安石同乡,也被称为汤临川;近代改良家康有为家于广东南海(今中山市),人称康南海。
以上这些称呼都与他们的出生地有关,实际上也都可以被当做是一种由出生地而来的名字,只不过是起名的时间不是在他们出生时罢了。至于古代还有人被用当官或侨居、流放之地的名称相称,这些地方虽不是他们的出生地,但也是由地名而来的名字,属于一种用出生地起名的近似情况。这类的例子如汉代文学家孔融因曾任北海相,人称孔北海;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任彭泽令,人称陶彭泽;南朝诗人谢眺曾任宣城太守,人称谢宣城唐代诗人韦应物曾在苏州任职,人称韦苏州;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曾任职于嘉州,人称岑嘉州;等等,都是如此。利用孩子的出生地点起名,以及由此而来的名字,在今天的人名中其实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即使不少名人的名字也是如此。
如郭沫若、刘太行、魏京生、陈鲁豫、秦晋、黄河、潘长江、景岗山等名字,几乎个个都与出生地点或地名有关。其中郭沫若的名字来自于他家乡附近的两条河流沫水和若水,刘太行的名字因为他出生在太行山,魏京生的名字表明他是一个生在北京的人,陈鲁豫的名字来源于父母祖籍山东和河南的简称,秦晋的名字是因为父母分别是陕西(简称秦)和山西(简称晋)人,黄河和潘长江的名字来源于我国的黄河和长江这两条河流的名字,景岗山的名字显然是受了革命圣地井冈山的影响。诸如此类的名字其实还可以举出很多,我们也从中可见,出生地点的名称其实也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比较复杂,加上出生地有时又被称为籍贯,因此,这种以出生地起名法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以出生地起名、以籍贯起名和以出生地与籍贯结合起名三种情况。其中,这种意义上的以出生地起名实际上仅仅指出生地点,前述郭沫若、刘太行等人名字的来源都属于这种情况。
又如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幼名福松,据说是因为出生在苍松之下才有的名字。“左联”作家柔石原名赵平福,因为家乡浙江海宁县城西有座“金水柔文章来自_,__转载请注明出处石”桥,便取桥名为笔名,并以笔名传世。著名画家黄宾虹本名质,名字来源于家乡安徽款县潭渡村南的“滨虹亭”。现代作家老舍的大女儿出生在济南,老舍给她起名舍济。著名歌唱演员关牧村生于古代著名的牧野之战的地方,今河南省新乡市牧野村(俗称牧村),父母为了让她不忘生养她的地方,便为她起名牧村。著名词作家田汉为儿子起名田海男,是因为他的出生地在_上海。上述这些名字都明自简洁,兼有纪念意义,其实都是不错的名字。
另外,如有人因为生在洛阳而起名洛生,生在上海而起名申生(申是上海别称),生在武汉而起名汉生,生在云南而起名云生,生在同仁医院而起名同仁,等等,也都属于这种情况由于孩子的出生地名称可以是很多,选取的范围也相当广泛,家庭、医院、村庄、辛卜区、乡、县、市、省、国家等的名字都可以考虑,甚至出生地的建筑物、家乡附近的名胜占迹、地方标志等的名称都可以入名。如有一对夫妻家在湘江之滨的衡山脚下,当有厂孩子后为他起名“祝融”。这一名字从表面看来与地名的关系不大,实际上仍与地名有关,是从衡山的主峰名称祝融峰而来的。衡山是我国五岳中的南岳,又称南山,民间为人祝寿时常说的“寿比南山’‘所指的就是这座山。
该山据说石72峰,其主峰祝融峰的名称来自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祝融是上古炎帝的后裔,‘言为火正,职司南方,以火施化,死后为火神。这对夫妻用他的名字为孩子起名,既有希望孩子勇敢善良的愿望,又有祈福孩子长寿之意,更有纪念孩子的出生地点的想法,真可谓一举三得。利用孩子的籍贯起名,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籍贯又称祖籍,性质与出生地相近,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出生地,因为不一定每个人都生在家乡现在许多人为了事业等常常四海为家,以致远离家乡,县至一辈子都没有回过祖籍地,但月是故乡明,对故乡的深情一直不断,通过为孩子起名这种方式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也是不少人的做法如在许多大城市或我国的沿边各省区,都可以看到如李粤、黄辽、思湘、念蓉、杭军、忆南之类的名字,其中粤、辽、湘是广东、辽宁、湖南的简称,而有这些名字的人并不生活在这些省,名字的来源都是为了纪念家乡、至于念蓉、杭军、忆南等名字,也各与籍贯成都、杭州、南宁等有关。
又如当代有位著名的作家和评论家巴人,他原名王任叔,是四川人。四川古称巴蜀,为了纪念家乡,他便以“巴人”作为笔名,这一笔名还被很多人当成他的名字,而他的原名反而很少有人知道。另一位著名作家巴金原名李尧棠,祖籍也在四川,巴金也是笔名。由于他长期生活在七海,这一笔名中的‘。巴”也被认为有怀念家乡之意。把孩子的出生地与籍贯结合起来起名,同样可以起出很别致的名字。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在城市,都可以看到用了两个地名的名字,如前述的鲁豫、秦晋,尽管不一定都属于把出生地与籍贯结合起来的名字,但至少有一些是这样的。仅以把两个地名连在一起的名字而言,目前发现的其实有很多.如把一化京和广州两个城市的名字连在一起起名“京穗”,用上海和南京的简称起名“沪宁”,以及起名秦豫(陕西一河南)、豫川〔河南一四川)、吉贵(吉林一贵州)、甘津(甘肃一天津)、渝蓉(重庆一成都)、京宁(北京一宁夏少、申杭(上海一杭州)、皖青(安徽一青海)、闽苏(福建一江苏)、川越(四川一浙江)、秦湘(陕西一湖南)、鲁湘(山东一湖南)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另外,在20世纪60年代,有不少大城市的青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边疆地区进行开发建设,其中如北京青年到黑龙江和内蒙古、上海青年到新疆和云南等地的人都很多,有些人还在当地生根,生儿育女。为了纪念这种经历,便把家乡的名字与扎根地的名字连起来为孩子起名,起出的名字有京龙、蒙京、沪新、申疆、海新、新浦、新海等,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充满了对扎根之地的热爱,同时还带有对子女的期望,让人透过这些名字就能感觉到热血的流动。由上可见,出生地等的名字都可以被用来为孩子起名,一个名字往往可以引出一个动人的故事,铭记着人生履历的开端。
加上这种起名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可供选择的余地更大、更自由,从而使这类的名字极富个性和纪念意义,所以也成为一种常见的起名方法。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研究,还可以发现这类名字的来源还较为复杂,其中有些人的名字可能是国家的名称,有些则是省区名或市县名、乡村街道名、工作单位名、山少11湖海名等,多种多样,不一而足。其中,用国家名称或别称所起的名字有盛中国、李中华、周华生、方华夏等,名字中的“华”既是国家名又是花朵的“花”字的本字,在人名中的使用率相当高,常见的名字还有华强、新华、爱华、文华、子华等。当然,还有人在起这类的名字时使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名称,如李朝鲜、赵印尼、钱南洋、孙美加、刘亚洲、张中东等,都是如此;用省区名称或别称所起的名字主要是采用其简称,如豫生、鲁生、辽生、陕生、赣生、鄂生、冀生、川生、粤生、晋生、贵生、滇生、闽生、浙生、湘生、桂生等,从名字上一眼便可以看出出生地。当然,也有人起名用省区的全称,或者用全称的一部分起名,起出的名字有刘长春、孙青海、王吉林、谢福建、王新疆等。对于那些在省区的名字中有东、西、南、北等方位字的人,不少人也喜欢用这些方位字起名。
如生在山东、广东的人喜欢以“东”字起名,生在江西、山西、广西的喜欢人以“西”字起名,生在河南、湖南、海南的人喜欢以“南”字起名,生在河北、湖北的人喜欢以“北”字起名,都属于这种情况。由于省区的名称有限,起名时为了避免重名,还可以搭配别的字进行变通,如生在河南就不一定要起名豫生,可以叫豫光、豫强、兴豫,或用“豫”的同音字玉、宇、雨、育、羽等起名为玉华、天宇、雨艳、育容、金羽,以及用河南的别称起名为中州、中原、豫州等。用出生地为孩子起名,还有用市县名、乡村街道名、工作单位名、山少11湖海名等多种起名方法。其中,由于我国市县的数量非常多,采撷人名不易重复,加上市县名称与省区名称相比更为具体,纪念意义更强,而有些名称本身又是很好的名字,因此,用这些名称或别称起名的人更多,起出的名字也更加有意义。
根据我国现有的行政区划,目前各省区可用于起名的市县名称如北京的昌平、延庆、大兴,天津的宁河、武清、静海,河北的新乐、安平、武强,山西的左云、右玉、文喜,内蒙古的巴林、兴河、宝昌,辽宁的新民、长海、朝阳,吉林的长春、永吉、和龙,黑龙江的集贤、大庆、尚志,上海的奉贤、崇明、金山,江苏的武进、兴化、连云(港),浙江的文成、龙泉、仙居,安徽的怀远、望江、天长,福建的福清、平和、永安,江西的进贤、万年、兴国,山东的招远、泰安、栖霞,河南的修武、获嘉、灵宝,湖北的云梦、竹溪、鹤峰,湖南的桃源、嘉禾、凤凰,广东的惠来、高明、新兴,广西的金秀、永福、乐业,海南的文昌、定安、东方,重庆的荣昌、长寿、永川,四川的洪雅、广安、武胜,贵州的修文、兴义、余庆,云南的罗平、双江、瑞丽,西藏的安多、亚东、米林,陕西的长安、凤翔、安康,甘肃的静远、华亭、山丹,青海的乐都、共和、玉树,宁夏的永宁、同心、灵武,新疆的和静、裕民、福海,以及香港的九龙、葵青、元朗,澳门的望德、风顺、嘉模,台湾的云林、宜兰、新竹,等等,都含义较好,风格典雅,直接拿来就是很好的名字。即使不愿照搬这些名字,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改造成一个比较满意的名字。
至于市县名称的别称,其数量同样很多,其中当然也不乏可供选取的素材。如常见人名中的京生、津生、沪生、渝生、穗生、杭生、夕生、汉生、蓉生、琴生、洛生等都是用了出生城市的别称,分别表示他们的出生地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杭州、南京、武汉、成都、青岛、洛阳。至于用住处附近的乡村街道、工作单位的名称或别称起名,所起的名字有胡鞍钢、王北航、姚军营等。文章来自_,__转载请注明出处
此外,还有人喜欢用山川风光的名称或别称为孩子起名,认为山川湖海钟灵酞秀,是大自然的造化,用它们的名字起名除有纪念意义外,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于是,如果孩子生在河南就起名篙山,生在新疆就起名天山,生在四川就起名峨眉,生在山东就起名沂蒙;或者生在桂林起名漓水,生在南京起名秦淮,生在大连起名海滨,生在湖南起名洞庭,等等。甚至,我们还可以见到袁伊洛、乔珠江、赵平原、史东山、钟北海、陆嘉陵、张龙江、文运河、王五岭、李九华、黄山谷、万洪湖、焦祁连、陈瑞丽等颇具诗意的名字,其名字也几乎都与山川湖海有渊源关系。以孩子的出生地点起名,除以卜所说的几种情况外还有不少。如我们在看报纸或听新闻时,不时可以听到某孕妇在旅途中分娩的报道,为了表示纪念,孩子的父母常给孩子起名路生、车生、舟生、船生等,这样的名字实际上也是以出生地点起名。有些人起名时还喜欢把出生地和出生时问联系在一起,为孩子起名为春燕又春天生在北京或河北)、夏青夏天生在青海)、秋榕(秋天生在福州)、冬宁(冬天生在南京)等。
再者,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名字虽然也来源于孩子的出生地点,但情况比较特殊,更多强调的还是名字的纪念性如革命烈士糜文浩在上海从事秘密e作时被捕,当时妻子正怀着孕。他自感无法再见到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便在临刑前请难友转告妻子,若生男孩就以刑场所在的枫林桥名称中的枫林”为名,要他牢记血海深仇,继承自己的遗志。可见,这也是一种用出生地点的名称起名的方法,不过更为特殊罢了。当然,利用孩子出生地起名的方法固然很好,也不是说没有局限性。
可供起名的出生地名称很多,但我国毕竟是一个人门众多的涣涣大国,再多的地名也远远少于人门的数量,如果起名都采用这一方法,仍难免造成大量重名,从而使这种用出生地起名的方法显得取材范围狭窄,所起的名字也不免让人感到乏味。同时,由于孩子的出生地点各有不同,在用这种方法起名时也要考虑到孩子出生地点的民风民俗并不一致,要适当照顾不同地区之间的实际差异,以免在孩子长大以后迁到新的地方时,因为名字与迁人地区的风俗不同而显得不适应。这种差异有些是发生在城乡之间的,有些受不同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如就城乡之间的差异看,城市作为人类改造最为彻底的人文系统,经济因素活跃,人的生活观念、社会心理相对开放、自由,文化亲和力强,从而在起名时较注重名字的文化内涵和时代品味,喜欢用意境深邃的文字如羽、聪、楚、文、思等起名,借以体现出活跃、多样的城市气息。
而农村由于受气候、上壤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经济状况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人的思想意识相对稳定、保守,起名时多重视与乡土亲和力强的传统文字,如喜、生、好、荣、财等,借以表达富贵平安、光宗耀祖的个人期望,从中还体现出一利,质朴、平和、归属的乡村文化气息、。有些地力一还普遍存在起阿憨、阿狗、阿赖之类贱名的习喷,祈求孩子易于养育,而城市则不存在这种习俗。又如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我国实际上存在着经济发达区和欠发达区,两区域的名字虽不能说截然不同,但其中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广东为例,改革开放后经济首先腾飞,起名也最早出现了都市化和港式化的明显特征。根据有人对相关人名资料的分析显示,当地在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名字中有不少人使用了生僻字、雅意字,而那时即使是北京、上海这样城市的人起名还没摆脱政治化的羁绊,其原因显然与因为经济发展而追求个性化、实现自我价值的因素有关。并且,其名字喜欢用韵、管、帅、龙、暇、蓑、漫、祯、筱、欲等字,用字华丽,追求意境和现代感,明显是受了港台文化的影响,也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相反,同时的欠发达区起名更多保留了传统习惯,使用丽、秀、梅、桃、素、秋、巧等字或表示时令、节日等内容的字眼,受经济的影响不明显。再如从文化发展水平看,由于我国疆域跨度大,各区域的气候、食物、土壤、地形差异明显,表现在文化上也各具特色,其中吴越文化清丽灵秀,关东文化直爽豪放,草原文化雄阔粗犷,青藏文化神秘封闭,岭南文化开放自由,等等,都有明显可见的差异。
据此,也有人关注过这种文化差异对起名的影响,如发现浙江东部的人起名喜欢用“根”字,山西农村的人起名喜欢用贬意字,广东人过去起名喜欢用“帝”字,等等,并说这是因为浙江东部的人用“根”字起名是由于当地普遍存留大树崇拜的传统,山西农村的人因为生存环境恶劣而故意用贬意字祈求孩子平安,过去的广东人那样起名是因为当地有信奉上帝(如洪秀全曾创拜上帝会)、崇拜“关帝”(关羽)的习惯,这些解释当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不仅如此,又如生活在广漠高原上的蒙古族人豪放、勇猛、旷达,起名为迷阿秃儿、成吉思汗,意思分别是勇士、大海,也反映了这个民族特点;雪域高原上的藏族人笃信佛教,起名为呼毕勒罕、托音呼图克图、赫祖德赞,意思分别是化身、活佛、天神,含有神秘、圣洁之意,很容易让人与当地茫茫雪域、法音缭绕联系在一起,同样带有地区性特点,也是与出生地点有关的另一种性质的名字。